- 市场洞察
《经济学人》警告,这轮通胀有颠覆性丨华人家族财富
- 2022.08.26 来源:华人家族财富
当前,通货膨胀肆虐全球,全球投资者应该怎么办?
老牌外媒《经济学人》近日支招:先别管现在的通胀是过渡性的还是持续性的,要看到的是,物价压力是个结构性问题。
这背后真正发挥作用的,是全球政经大势。如果心存这样一种结构性判断,就应该谋划相应的投资策略了。20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出现。
老规矩,先看股票和债券。
在英语世界有句俗话,买股票能做个发财梦,买债券能睡个好觉。
相对于风险,即投资波动性,“聪明钱”会致力于收益最大化。许多高净值投资者会持有一些在景气时表现良好的投资项目,以及一些在不景气时也能表现尚可的项目。
经济高速成长时,股价自然水涨船高。而债券价格则可能在经济危机中逆势成长。股票与债券的投资组合(你们的顾问会告诉你:通常分配60%的钱买股票,40%的钱买债券),一般情况下能帮助你在不承担太大风险的情况下,依旧获得良好回报。
《经济学人》和彭博新闻社的数据显示,在过去20年间的大部分时间里,综合股票与债券的投资组合,一直是一个既合理又明智的投资策略。2000年以来,美国股票与公债的平均关联度一直是稳定的负相关,关系系数大概是-0.5。
可惜20年未有之大变局出现了。
全球高净值人士普遍发现,无论是家族办公室、私人银行还是其他机构的顾问,最近都不再力推股票与债券的投资组合了。
他们的依据是,近来股票与债券价格的“双杀”,杀得全球财富措手不及。
仅在今年上半年,标普500指数下跌了20.6%,而衡量公债的综合指数也下滑了8.6%。换句话说,买股票的做了个噩梦,买债券的也没睡好。
全球普遍如此,其中尤以金融最成熟的英语世界最具代表性。人们不禁要问,这是个反常的现象,还是所谓新常态呢?
《经济学人》专家团队对此的解答是:上述问题的答案取决于,较高的通货膨胀会否持续下去。
至于如何判断新旧常态,如果仅用一句话概括,那就是:经济成长驱动资产价格时,股票和债券的涨跌走势相反;而通货膨胀驱动资产价格时,股票和债券的涨跌走势通常一致。
需要指出的是,回顾小布什执政以前的那段通胀更为常见的时期,人们就会发现,股票和债券的涨跌走势经常是一致的。
正如AQR资本管理公司指出的那样,股票与债券的相关性,在20世纪往往呈正相关,而不是负相关。
但2000年以来,美国股票与公债的平均关联度,一直是稳定的负相关。或许可以这么理解:这20年来,通胀没有那么常见。
直到今年,股债齐杀再现江湖。
在股票和债券的涨跌走势常常一致的情况下,套用上面那句判断——通货膨胀驱动资产价格时,股票和债券的涨跌走势通常一致。
一切的关键,都是通胀。这是理解当前资产配置策略的关键逻辑。
那么,这波通货膨胀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?
与《经济学人》交流的许多避险基金投资人、退休基金管理人和私人股本大鳄如今普遍担心,通货膨胀再度冲击市场。
如果说,去年华尔街圈层内热烈讨论的话题是,通货膨胀是“过渡性的”还是“持续性的”;今年的热议话题,则变成了通货膨胀是“周期性的”还是“结构性的”。
顺便一提,关于“过渡性的”这个词汇,今年在华尔街内部成为了揶揄美联储的“通关密语”。当然,只有极少数人愿意公开这么说,毕竟华尔街有一条铁律:Don't Fight the Fed,中文意思是“不要对抗美联储”,但语气总是差点意思。
如今,自然是没人再提“过渡性的”这个问题了。现在的重点并不在于美联储等央行是否能够压低物价,而是根本的通胀动力来源是否有所改变。
那派“结构性的”通胀阵营人士就指出,这些年来的低通胀,只是历史中的小插曲,不过是受益于一些特定因素的帮助,例如相对稳定的能源市场、全球化以及中国的人口红利,特别是让庞大的廉价劳动力进入全球市场,从而压低了西方世界的物价水平。
但这波以全球化加速、中国人口红利为代表的因素,或许只是特殊情况?学界或许还有争议,但至少有许多避险基金投资人、退休基金管理人和私人股本大鳄是这么看的。他们普遍悲观。
他们看到的是,最近的风向又变了:新冠疫情打乱了全球供应链;战争的阴云,和多年来最为剑拔弩张的地缘政治形势,也在大肆破坏全球化。
而正如前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马诺杰·普拉丹所指出的那样,中国的工作年龄人口已达顶峰。
看跌的避险基金投资人杰瑞米·葛兰汉则表示,转型使用可再生能源需要不少时间且成本不低,而减少对石化燃料的投资也会让能源公司难以增加产量,进而增加能源价格飙升的风险。
这批结构主义者由此认为,这一切的一切,都意味着当前的通胀冲击,很可能只是连续冲击中的第一波,后续还会有好几波冲击。
如果这种“结构性的”通胀判断为真,必将显著改变资产配置的逻辑。金融圈人士和高净值人士准备好了吗?
《经济学人》由此指出,反复发生的通货膨胀,将颠覆过去20年来的投资组合管理策略。
为了避免再次陷入困境,并带领高净值人士走出迷雾,顶级投资界人士,都在紧盯当前的国际格局变化,并重新规划他们的投资方略。
看不懂国际大势,只钻在一条条“专业沟壑”中,注定难称顶级。
正如瑞银集团资产管理部门的巴里·吉尔所言,投资界应该紧盯大格局,以全新的金融环境为基础,重新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。
不能只钻在数据和图表中,现在更要看的,是乌克兰危机的进展,是全球供应链的变化,是台海和南海正在发生什么,是半导体法案的落地,是各种半脱不脱的脱钩,是全球粮食危机。
需要问的是,哪类资产能让投资者在这个全新的金融环境中安然入睡?有人说是加密货币,但今年其与股票的涨跌成一致走势。
有人说是私募股权和信用贷款,但这类资产较少按市值计价,而且跟股票和债券一样,会受到潜在经济力量的影响。
同时,那些担心绿色转型太过混乱无序的人,可能会选择商品,因为长期以来一篮子的商品似乎跟股票和债券都不太相关。
这里没有标准答案。唯一确定的是,不宜再墨守过去20年的成规了。